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团队帮扶基础教育”项目专题简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号召,并进一步落实我校“教授博士团队帮扶”活动的宗旨,海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于2025年8月29-30日组织教授博士团队深入文昌市联东中学开展基础教育帮扶工作。我校博士教授专家团队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学科教学创新、班主任能力提升及教育技术应用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培训活动,惠及联东中学及周边乡镇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
8月29日上午,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聂永成教授主讲了《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育人使命》专题培训。聂教授系统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六大核心要义:
一是理想信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灯塔;二是道德情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立身之本;三是育人智慧: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艺术体现;四是躬耕态度: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实践品格;五是仁爱之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情感底色;六是弘道追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文明担当。
8月29日下午,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省信息技术省级骨干教师李诚开展了“AI赋能教学运用案例实操”培训,重点展示了生成式AI、机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及利用DeepSeek生成教案框架,通过豆包智课实现智能伴读,Kimi一键制作PPT,AI作文批改等的教学场景及结合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探索适合海南教学的AI工具应用模式。参训教师通过手机实操,掌握了从资源生成到学情分析的AI全流程应用技能,为构建智慧课堂奠定基础。
8月30日上午,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文心教授主讲的《“以心为本”做智慧、幸福的班主任》培训,构建了“三维一体”班主任工作体系:1.读懂学生:运用赫洛克实验结论,重视"鼓励"的正向作用;掌握情绪"ABC诱因公式"处理师生矛盾;2.以心为本:借鉴于漪老师的“理想之灯”理念、丁榕老师的尊重需求原则、斯霞老师55年“四爱”教育实践;3.专业发展:基于斯坦福大学研究,实施“过程性表扬”;对标“有效能教师”特征,规避教育误区。陈教授特别强调:“班主任需将心理学知识融入育人全过程,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育人根基”。
8月30日下午,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朱樱丽副教授开展了《活火新茗:数学新教材的思与析》专题讲座,带来三大突破性认知:一是教材观革新:从“标准答案”到“活工具”的转变,倡导结合海南本土实际(如桥梁建设中的几何计算)辩证使用教材;二是育人功能深化:通过数学史和实际问题解决(如热带农业统计)培养逻辑思维与严谨态度;三是命题方向优化:创设真实情境命题,避免套路化,鼓励从海南生态保护等本地素材中原创题目。
同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初中英语教研组长袁勍老师主讲了《英语学科义务教育阶段新版教材解读与实践》,提出“四个坚持”教学理念:坚持核心素养导向育人价值;坚持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坚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袁老师特别强调:“教育是一个爱的轮回,爱的传递”,并通过七年级教材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以话题为中心、语篇为单位实施主题意义教学。建议教师“借助AI增强课堂趣味性”,实现传统教材与新技术融合创新。
8月30日下午,我校教师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阳利平教授开展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文联读教学设计》专题培训,提出“备课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呼吸”的鲜明观点,系统构建了“三步走”备课法:1.教材分析三维法:从单元导语中提炼“读什么、为何读、怎么读”三要素;以《古代诗歌四首》为例,解析“价值定位-方法总览-技术要求”的预习提示解读框架;2.学情分析“三维七项”模型:涵盖知识、认知、非认知三维度,关注学生优势、劣势、差异、需求七要素;3.目标设计双挂钩原则: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科核心素养挂钩、与课后练习挂钩。培训现场,教师们通过集体朗诵、目标设计实操等活动,深入体验了古诗文教学从"单篇孤立"到"多文联读"的范式转变,为语文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可操作的海南实践方案。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通过“高校-地方”协同机制,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海南基础教育实际相结合:教育家精神与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衔接;新教材理念与本土教学场景的融合;AI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探索。正如培训中所强调的“独行快,众行远”,海南师范大学将与文昌教育系统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海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人:张礼敏
审核人:邝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