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教师教育学院2024级新生“师德师风”教育主题班会在文科楼101教室召开,会议由陈文科副书记主持,并诚挚邀请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杨挺教授主讲。
师德师风引导着教师的行为规范,是一种稳定的道德品质,是所有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与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想感悟和品德修养紧密相关。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应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内涵。
讲座过程中,杨挺教授指出:“在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师德师风尤为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教师无法保证自己的言行和品格,何谈给学生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时刻不能松懈,师德警示教育应时刻时铭记于心!”
杨挺教授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了中小学师德师风治理的政策与实践:
一、师德师风治理的政策导向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和发展。杨挺教授特别强调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已经成为包括高级教师在内的教师评价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
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
教师常见的违规行为有11种,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违反师德的性质也存在差别。在高等教育阶段,教师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师生关系和违反学术规范;而在中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侵犯学生人身权和获取非法利益。针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
讲座最后,2024级新生踊跃发言交流。对于顾慧同学提出“如何看待取消教师编制”这一问题,杨挺教授回答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原因一定是热爱,这份热爱可以支撑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保持初心,不断前行。取消教师编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和待遇的退化,相反国家会在其他方面优化教师的执教环境,主动落实工资待遇保障制度,让广大教师吃下定心丸,维护教师的相关权益,建立实施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何国鸿同学对“如何克服职业倦怠”表示困惑,杨挺教授解答道:“当教学生涯走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出现职业倦怠是很正常的,有些人会选择放弃,但大多数人都会克服倦怠,继续走下去。而支撑这些教师走下去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师德,是他们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担当,是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作为教师,在出现职业倦怠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努力坚守,不忘教育初心。”
名师进课堂活动开办至今,我院师生一同经历了一段精彩的旅程。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同学们有幸聆听杨挺教授的精彩演讲,对于师德师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会场内的热烈掌声不仅是对杨挺教授的致敬,更是这群年轻者心灵的共鸣:教师职业是神圣并责任重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们必定恪守师德,为人师表,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